丽水力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走进力克| 收藏力克| 网站地图| 联系力克

生料酿酒咨询热线:400-0578-981

搜索关键词: 力克酒曲家庭酿酒设备蒸酒设备酒曲的作用生料酒曲

30年专研制曲技术,开创高效酿酒新时代
当前位置:首页 » 力克酒曲资讯中心 » 力克百科知识 » 中国岁时酒俗之清明节

中国岁时酒俗之清明节

文章出处:人气:-发表时间:2015-04-21 10:34【

清明节

从元宵佳节至清明祭祖,期间有好多传统的民间节俗,如二月二的“龙抬头”以祭龙除虫为目的,二月中旬祈花神的花朝节与祭观音的观音会等等,然最为重要的是清明前的寒食节与清明前后三月三的上巳节。此三节可谓是浑然一体,而其人文内蕴又十分深厚。

清明前二至三天的寒食禁火与冷食,由来已久。一般认为,寒食节的起源应该与古代钻木取火、换取新火种有关。上古时期,人们钻木取火,季节不同,所用木材也不同。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秋取柞梂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这种风俗一直沿至宋朝,在唐时最为盛行。换季就要改火,变旧火为新火。当新火未到之时,需要禁止人们生火。因此改火前必须准备一二天的熟食,待新火取出后才能用新火炊饭煮食,而这几天只能吃冷食。汉代以前冷食时间较长,汉以后为二至三天。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故事是: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晋公子重耳为躲避后母骊姬的陷害,在国外流亡多年。一次路过卫国的时候,重耳和他的随从被人追击饥饿难忍,大臣介子推送来一碗肉汤给重耳解饥。这荒野中的肉汤原来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来的,为此重耳是表示如有朝一日成为国君时一定重赏介子推。可是在重耳成为晋王时,唯独没有践介子推之言,而介子推不愿邀功请赏,隐入深山。后在人的提醒下重耳派人请介子推出山,介子推不从,重耳下令焚山,让介子推出来。不料,介子推在大火中抱树而死。晋文公重耳下令以后每年介子推死的这天,全国禁火,吃干粮冷饭,这就是所谓的寒食节的由来。但是此只是一传说,故后人也有不以为是的,如唐孟云卿《寒食》诗有“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可能是因家贫无炊,并非单单是纪念介子推。后由于全国禁火冷食,不利生活,被以魏武帝曹操为代表的当权者所废。唐宋以后禁火冷食之俗明显衰落,到明清时期寒食与清明基本合并在一起了。寒食节,虽然由于废除时代较早,已经不知道是清明前的哪一天了,然民间在清时期间自然要提的冷食之俗一直沿袭至今。在我国历史上,唐代以前重寒食,宋代以后重清明,现代基本上以清明为节俗,寒食是人们不时提及的传统习俗内容。

寒食虽然禁火、冷食,但不禁酒,寒食期间酒还是必备常饮之物。在不生火做菜煮饭的情况下,工作可能比平时更为空闲,利用已经做好的饭菜下酒是最好不过了。晋陆翙在《邺中记》中有“寒食三日作醴酪”的记载,说明当时有寒食节制作饮用甜酒浆的习俗中。唐赵嘏在《赠皇甫垣》诗中有“相劝一杯寒食酒”。唐张祎的《巴州寒食晚眺》中有“东望青天周与秦,杏花榆叶故园春。野寺一倾寒食酒,晚来风景重愁人”。唐朝韦应物有《寒食寄就师诸弟》诗,“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唐朝记寒食酒俗最为有名的是白居易的《六年寒食洛下寒游赠冯李尹》诗中的句子:“此时不尽醉,但恐负平生”。白乐天在寒食节过枣团店时也不忘写下小诗“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周邦彦《应天长·寒食》词中有“青青草,迷路陌,强载酒,细寻前迹。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的句子。宋时,陈与义在被贬为陈留(今属河南开封)税酒监任上,曾作《寒食》诗:“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意思是为应付差事,只好寂寞地把寒食佳节的景色,回乡的情思,都倾入这满杯的酒中。可见,寒食饮酒的习俗也是颇有渊源且十分普遍的。

寒食、清明尽管有不同的主题,但也有联系。主要都有怀念祖先、祭祀前人的情感诉求。唐代及以前寒食与扫墓合在一起,宋以后则扫墓明确在清明。清明时节,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一郊外游春踏青,欣赏春天的美好景色。民间除禁火寒食外,还有祭祖扫墓吃上坟酒,荡秋千放风筝,斗鸡打球,踏青郊游欢饮等传统活动。

清明扫墓祭祖之节俗是与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中国古时候下葬是不打墓坑,不筑坟丘的,故有“墓而不坟”之说,因而扫墓祭祖便不见记载。后来墓而筑坟,使扫墓与祭祖有了依托。秦汉时代,扫墓祭祀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后汉书·明帝记》有“古不墓祭,秦始皇起于寝于墓侧,没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汉书·严延年传》也有载,严氏即使离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宋时开始,扫墓多在清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朝廷颁布敕令,将寒食节上墓行拜扫之礼编入“五礼”,永为常式。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回乡扫墓。宋周密撰的《乾淳岁时记》中就有描写清明情景的“车马纷然,而野祭者尤多。……妇人淡装素衣,担携儿女,酒壶肴垒。……四野如市”。今年,国家又明令清明为法定假,实在是传统习俗使然,也是政府体恤民情的最好体现。

清明扫墓除整修坟墓、清除杂草外,最重要的是上坟酒,上坟酒与其它祭祀仪式不同是,上坟酒是家庭在家进行祭祀仪式,仪毕后即全家聚在一起,饮酒进食。称为吃上坟酒。吃上坟酒时要留下一些食物与酒,备到坟前供祭,江浙地区上坟时最重要的三件食物是青草鹅鹅肉、发芽大豆和老酒。鹅象征清明洁白,芽豆象征后继有人,老酒则是祭祀之礼不可或缺的。家庭聚食后,再去扫墓,在坟前祭桌上供上食品与酒,点烛化纸进行祭奠。祭奠毕,上坟食物与酒要送与守坟人家,散给少食物的人,也可在坟前家人席地再食。清末徐心余的《蜀游闻见录》中也记“清明节近,俗有所谓上野坟者,大家闺秀也不免此。风和日暖,结队偕来,婢仆携酒食随其后,择坟之幽僻处,席地酌之”。清人褚人获的《坚瓠集》中有“吴中,于清明前,子女长幼持牲礼,楮钱,祭扫坟墓。虽至贫乏,亦备壶醪”。这些记载说明清明期间,无论家境贫富,扫墓备酒醪,或祭奠或自酌,都是理所当然的。今日清明,满道汽车等车辆,满山坟前放着鲜花酒食,虽因防火,禁烟花、禁烧纸钱,也多有人违而造之,公墓私坟间香烟袅袅。其情其景已远胜祭奠。清明,是家族血亲相聚的重要节日,一些远在它乡的亲人近戚都在这一天回家相聚,这是尊敬祖先,提升家庭宗族凝聚力最为直接的反映。

清明之扫墓、祭奠、饮酒习俗,历来是文人墨客留墨之际。最有名的莫过于唐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酒可浇愁亦能洗悲,酒可祭奉先祖亦能解开胸中块垒。就算是年年清明怀念先祖,酒也是万不可省却的。宋吴文英在《风入松》上癸中有“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明宋懋澄《清明曲》更形象地画出了清明时节的坟前实景与虚意,“人记鬼记清明字,纸钱酒榼千家备。生人情,游人致,坟头纸片儿孙泪。儿孙泪罢花前醉。花不开,鬼应馁。”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对清明扫祭一节,对祭后酒醉留下了生动精彩的描述:“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有歌者,哭笑无端,哀往而乐回也。” 在今天,清明时节,人们在吃过上坟酒、祭奠完祖先后,往往连同春游,饮酒野餐,处处可见。在这缅怀先祖的时序里,酒既是后人对先人的尊敬与孝意,也是对祖上一份虔诚。

“满街杨柳绿如烟,画出清明三月天”这是著名诗人韦庄的诗句,他一笔就点出了中国清明时期的春天景色。清明前后农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便是在这春色满眼中欢度的。这可能也与扫墓祭祖的悲情相对,是对人的情绪的一种人为的调节吧。最初的上巳,只是一个日子,即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是“上巳修禊”,意思是临水洗濯祓除,《后汉书·礼仪志》云:“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病,为大洁”。到魏朝,上巳节固定在三月初三。我国著名的周礼、诗经中都对修禊有较详的记载与描写。《周礼》在“女巫”中记“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意思是当时主持信仰的女巫,主管女人的上巳洗濯与沐浴。《诗经·郑风·溱洧》中有“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汙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实际上已经是含春日郊游、游戏与男女调情的内容了,并不单单是“祓禊”了。所以以晋代王羲之从文人特有的雅兴与内质出发,在上巳这天,约好友相聚绍兴兰亭,以“修禊事”为名,进行文人游戏。他在《兰亭集序》中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籍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鱼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根据梁朝宗懔《荆楚岁时记》引述,上巳的曲水流觞,起源于周公的曲水宴。曲水流觞的觞是一种饮酒器具,口底均较大,高度较低,易于在水上漂浮。因此酒器在口边对称有二个似羽毛状的执耳,又称“羽觞”。游戏的时候,人们坐在曲折的水流边,放酒杯或酒觞于水中,任其漂流,流杯停在谁的面前,即需饮酒或赋诗。在流水的河边宴饮总觉不便,于是就专门开凿曲水,修建“流觞亭”或“流杯亭”,曲水流觞以唐时最盛,杜甫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诗句。以后这种宴饮、流杯作诗的习俗便逐渐弱化了。现在由于旅游与人文景观的需要,也有恢复这一传统饮酒习俗的。如绍兴的书法节就与曲水流觞结合起来,成为古城的一大春天景观。

另外,在上巳这样的春色季节,历来是人们踏青郊游的大好时光,而这盎然的春意,也多能逗人春情,引发爱意。从《诗经》中的“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到今天的“春日相牵手,四目不用口”所表现的含情与美意,都是人们对美的一种追求与祈祷。张君著《神秘的节俗》中还认为,三月三除了祓禊与驱疫外,还是中国古代一个具强烈性放纵色彩的生命复活的节日。如诗经郑风的诗前半有“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汙且乐”,这里“观”与“灌”为同音假借,女询问男说“观乎?”,男回答说“既且”,一起去了吗?在这河的僻静处自由开心地野合。尤其是酒后更觉春意,《后汉书·鲜卑传》中有“以春季大会于浇乐水上,饮宴毕,然后配合。”的记载,这里实际是指春天里少女们获得性生活的隐语。这是中国古代人们带有的原始野性与酒神狂热精神的一种反映与本能的流露。所以说张的生命复活节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清明虽是一个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时序节气,但又与其它节气有明显的不同,清明期间是世间春光显露的诱人季节,是万物开始峥嵘的季节,人们的期待与尝试都在这个季节里得到体会。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在这生命复活的季节里,饮宴与对酌是多么的惬意与爽朗啊。

 


下一篇:黄酒之时尚饮法上一篇:三步品味黄酒

相关资讯